欢迎访问 jn体育官网下载 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摘要

新闻摘要

袁贵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作者:教育部 来源:转载 时间:2011-11-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决定》精神,创造性地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抓实抓好。

  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青少年身心健康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子孙后代,党和人民对青少年成长成才寄予殷切期望,时代赋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光荣使命,我们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从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始终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教育方针中把德育摆在首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青少年德育提出明确要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培养“四有”新人,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期教育方针重要内容,突出了德育重要目标。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进行了重点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为青少年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决定》要求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和优良传统,是对全党全社会承担立德树人重大任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持之以恒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从娃娃开始全面提高素质、塑造高尚人格、筑牢思想道德根基。2010年,全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亿多,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在校生分别为9941万人、5276万人和4447万人;18岁以上青年有数亿人,包括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和谐幸福,关系到民族复兴火炬代代相传。

  从人的成长规律来看,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爱国情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意识,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按照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积极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努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战略性任务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创新途径方法,完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格局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生动局面。有关调研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坚决拥护党的领导,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度肯定党成立90年来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道德素质和现代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同时要看到,在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社会环境更趋复杂,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遇到不少新问题和新挑战。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对青少年产生越来越大影响。我国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也反映到青少年头脑中,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受到一定干扰。学校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有待增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校内外教育衔接等方面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特点,加大学校德育体系及校内外教育网络建设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做好青少年德育工作。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根据《决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要从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入手,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开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整体规划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学校德育课程,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学科特点、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的教育功能,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依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准确规范各阶段德育目标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

  从小学1-2年级起,开设《品德与生活》,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重在品德启蒙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引领小学生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初中开设《思想品德》,重在进行良好品德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高中开设《思想政治》,重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常识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高等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形成由浅入深、循环上升、有机统一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

  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要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既要贯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保证德育课程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又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把德育课程与解决现实思想道德问题结合起来。要以青少年不断拓展的生活经验为成长根基,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各种关系、参与公共事务,面对复杂社会生活和多样价值观念能够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解决好成长中的思想道德问题。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把德育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德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德育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从德育覆盖领域看,应整体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中小学全面整合德育资源,改进德育方法和形式;在高等学校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从德育横向渗透看,要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广泛开发各类课程的德育资源,注重德育与所有教育教学环节的联系,深入挖掘各学科蕴涵的德育素材,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抓好社会实践环节,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适应青少年群体交流方式,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寓教于健康向上文化活动之中,扩大青少年参与面,丰富学生体验,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

  促进青少年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全面发展,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重视和支持;提高全民素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决定》要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全局性思考。

  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不仅要全面覆盖、横向渗透,更要内外衔接,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让德育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个方面,构建校内外教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全方位营造良好环境。我们要创新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与校内外教育网络建设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中小学探索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在引导社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的基础上,让家长和社会承担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应尽责任;在高等学校建立党委领导下的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机制,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促进全方位育人的模式,进一步凝聚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关键举措

  根据《决定》的要求,教育系统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切实贯彻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方针,与家庭和社会各界一起,更加重视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一)进一步形成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加强和改进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领导,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应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出发,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领导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健全政策保障,对本地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健全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建设包括课程开发、教材编审等方面专家咨询机制,改进德育考试评价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决策科学性。

  (二)着力建设专兼结合、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完善德育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按规定配好德育队伍,特别是德育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邀请热心德育工作的校外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开设讲座或参与组织活动,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充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那样重视德育队伍的选拔培养,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德育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所有学校都要积极主动地把德育工作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各个方面,全体教师都要自觉提高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学校管理和服务人员也要在严格管理和优质服务中体现育人导向,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教育系统要树立科学的德育质量观,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德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德育纳入大中小学教育评价机制之中,完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准确掌握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工作开展状况和政策措施实施情况。要考核学校执行国家规定德育课程计划及在各科教学中蕴涵德育的情况,评价学校营造优美校园文化环境、创建文明校园等情况;同时,还要建立校外力量支持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标准与制度,考察企事业、公共文化设施及各类社会资源为青少年德育实践提供支持与服务情况。注意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表彰奖励优秀集体和个人,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四)营造全社会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下,建立起教师与家长、社区工作者密切联络,学校与家庭、社区经常沟通的渠道,进一步调动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各类社会组织力量,共同促进大中小学德育工作,关心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特别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青少年和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待业青年等给予更多关爱,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他们增强信心,形成理性认识,养成健康人格。高度重视家庭德育的重要功能,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家庭教育定位,巩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家庭基础。整合行业系统资源,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社会实践示范性基地,统筹安排学生实践教学,协调解决学生安全和经费保障问题,推动社区公共资源更好为青少年德育服务。要努力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建设青少年网站和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推出一批符合青少年特点、反映现实生活、讴歌时代新风的图书、动漫、影视、歌曲等优秀文化作品,在青少年中弘扬主旋律,谱写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篇章。


Baidu
map